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10-19 13:23:1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样明白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异常的主角,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妈妈”,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能够“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我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我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异常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我觉得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那时候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一部在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终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终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 ……此处隐藏8681个字……灵魂......

这部电影的整个情节在弗吉尼亚的一艘船上展开。主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人发现在更高舱的餐厅里,并被赋予了一个长名字。因为这是新世纪的第一天,铲煤工人自然把1900年加到他的名字里,所以他的名字是1900年。从那以后,1900年他在船上度过了一生,从未离开弗吉尼亚。

八岁时,船上的人无意中听到了一首美妙的音乐。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诞生了。他是1900年。他的音乐从未创作过。就像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没有规则、标准或类似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母亲”。除了大海,他对市场一无所知。但他知道音乐。他扮演仙乐。其他人不能进入他的世界,但他能“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雾、松散的海浪,甚至人们在那里行走的表情。他用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并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和表达。他的音乐像他的灵魂一样纯净。其他人建议他下船,甚至他心中燃起了爱的火花,但它终究没有与这些融合在一起。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活在船上,在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并传达了内心的平静、清晰和洁净。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家,多么向往。那时,无论是低人一等的工人,黑人还是高贵的白人都渴望自由和更好的生活。电影中多次以幻觉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年代的音乐也符合这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释为一种灵魂诉求。

世界上的人们经常被共同事务和世俗事务所困,无法摆脱他们编织的各种障碍。然而,与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世界相比,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我们周围的许多人,许多普通人,经常有特殊的人格魅力。他们用最原始、最原始的心灵书写自己的生活。他们简单而平静,但他们很富有。就像1900年一样,战争或诱惑似乎与他无关。只要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就是神奇而浪漫的。他的世界宁静祥和,这就足够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曾有人言,美国电影善于创造奇迹。如果说《阿甘正传》是巧合的奇迹,漫威英雄是热血的奇迹,那《海上钢琴师》便是诗意的奇迹。

何为《海上钢琴师》的奇迹?这世界上天才千千万万,难得的是美好逝去时对我们心灵的直击与触动:遗憾的味道,遗忘的音符。

当我看1900,我看到了什么?孩子般的执拗,还是骨子里漂泊一生的孤独。仿佛跨越了古典之殇,他是再世嵇康。“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身为魏晋琴师,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正如1900所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不幸的是,嵇康与1900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都终为他们的谢幕埋下了祸根。

“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铺天盖地,弹进众人心里,弹毕,嵇康从容地引头就戮,时年叁十九岁。“他”以心为弦,以身为琴键,坐在布满灰尘的车间,不吃不喝也高贵得像个王子。承担他的是汹涌与平静共存的美丽神秘大海,面对不可挽回的命运,一张破碎的碟盘唤醒往昔,奏鸣,在大爆炸中,1900向死而生,没有太多人难过,但没有人会高兴。

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宁愿氐惆尘封,不愿抛却纯真。在鲜花与诟病当中,人们总是嘲讽着这部电影的琴艺只是围绕着表面的“唯快不破”,而选择性地忽略故事中遗忘的凄美。

你未曾漂流过,却一直漂流着;你或许未曾孤单过,却始终会感到孤独;你从未停下脚步,却从未曾离开。1900的懦弱,懦弱得真实。“比起奔向未知的茫然,守着旧梦湮灭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

又有谁能说,泯然于世不是理想的一种,成也大海,败也大海。若以世俗的眼光论处,为何要将陆地的重量强加在一名海之子身上?他所不见的无数种选择,他所见的只是一种选择:回到船上,再一次从船头走到船尾,“世界从身边经过,但只有两千人一次……这才是我生活的陆地。”

义无反顾。

大概是早已阅尽,最后在人群中都已无法找到一席之地,因为他是连耶稣都要问他是谁的一个传说、一段故事、一串音符。叁十年来,在船上他对世界冷眼旁观,却得其神髓。

“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哪怕一分离就是永别,一遗忘就是永远。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故事是从这艘船上讲起,也是在这里结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角色。

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他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角色到一位大人物,不应该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是一直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地方,一路走来。

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轻松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这是他最后的独白,他离不开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择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择。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每当看到这些,我的思想就会停滞一会,想象一下我理解的这种“尽头”到底在哪里?遗憾每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能帮我解脱心中已久的困惑,对啊!这种尽头到底存不存在?我们每天都重复的做着相似的事情,而我们的尽头在哪里呢?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上帝的钢琴,他说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弹奏的音乐,不能驾驭的生活,是因为自己从未下船,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过于自我。

每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考虑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不过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他选择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择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