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读后感 篇1清凉夏日,坐在书桌前读这一本好书,是十分惬意的事了。最近我便在读《水浒传》,这是明代初期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讲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作者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黑旋风李逵了,他虽性情暴躁,杀人不眨眼,但是他却孝敬母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梁山108位好汉性情或许不同,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有忠义二字。救济百姓,铲除恶势力,帮助兄弟脱困,已看成家常便饭,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却也时刻威胁着朝廷的安危。
朝廷——每个朝代必将有一些小人。正如贯穿整个故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个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经因聚众欺辱百姓而被王进的父亲教训过,高俅想乘机打击王进以报宿怨,逼迫王进逃亡。后因为其干儿看中林冲的夫人,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预谋在途中将其杀害,结果被鲁智深阻止,后三番五次陷害,最终林冲被迫上梁山。一直到故事的结尾,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这种人若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便是国家的不幸啊。最让我吃惊的是,整个故事的最后高俅并没有受到任何一点伤害。这难道是恶人遗臭万年?至于朝廷后来慢慢失去了与梁山好汉抗衡的能力,归结于一味将外部势力归于谋反或乱贼、土匪,没有认清其真实性质。导致渐失民心,三番五次无法攻下梁山。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无忌惮。总之,梁山好汉便是在当时社会动乱十分剧烈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反映了民众对朝廷、官府、政权的不满,揭露了当时百姓生活并不幸福。
绿林好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句话是江湖中惯用的一句,当我们听到的时候,便联想起江湖中的侠义之情,朋友、兄弟之情。而梁山好汉们也拥有这种情怀。他们会惩恶扬善,行侠仗义,重情重义。虽然我对他们凶残的性格,杀人不眨的做法并不赞同,但他们毕竟只会对恶人刀剑相向。我敬佩的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情谊,他们会为朋友打入京城,劫囚车、劫刑场。这么一帮年轻热血好汉便也是喜欢同朋友、兄弟一起行侠仗义,闯荡江湖。虽说他们可能在一些地方干了一些并非正确的事,但是我们看中的是他们一股侠肝义胆的精神和这些好汉的绝技才能。不知是宋江考虑的周全还是不周全,招安后却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人员死伤大半,带回的人只有20人,连武松、鲁智深等大将都离开了。最后宋江、李逵被毒死,花容和吴用也吊死在宋江坟前。当初招安时,大家的劝阻,后来,武松、鲁智深的出家修行,林冲的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花容、吴用的忠心。难道答应招安有错?可若是不答应,朝廷早晚也会铲除他们吧。宋江等人葬于蓼儿洼。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梁山好汉做了当时许多人不敢做的事情,这样一个群体不管存在的对错,不管结局的好坏。至少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多学习他们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作风,以及对朋友忠贞不变的友谊。
《水浒传》读后感 篇2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传世巨著。《水浒传》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主要写了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却都以“感恩”为主旋律。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之基础,人之根本。它用一种无形的力量维持着社会人际关系,历代文人默客都曾以诗词歌赋的形式颂扬过感恩,其中就有一些传世名篇,比如说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等,可是“感恩”在《水浒传》中却有着别样的生动体现。
还记得及时雨私放晁天王的事吗?当年晁盖是朝廷通辑的要犯,但是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地位。因此有很多人同情他。但是晁盖仍没有逃脱朝廷布下的天罗地网,被抓了起来。宋江很是佩服晁盖的为人,便偷偷地放了晁盖,使晁盖脱离虎口,免于一死,晁盖为了回报宋江的救命之恩,便扶持他为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统一梁山。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的故事,古人尚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仁义,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学会知恩图报。
感恩是我们必备的基础。人们常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却道:“收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水浒传》中鲁达为解救金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得救的金氏父女不忘鲁达的大恩大德,帮助鲁达逃脱了追捕。
但是《水浒传》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不知道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的事例。常常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社会动乱。
感恩不是盲目的。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字眼:“您的大恩大行,没齿不忘。我愿为您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可曾想过你报恩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可见感恩不能盲目。那么应该如何感恩呢?首先应该了解你的“恩人”的为人,依情况而定,然后再采取必要的报恩措施。否则你将会上当受骗,就像《水浒传》中,朝庭招安梁山好汉,然后乘机消灭他们。善良的宋江不知道朝庭意欲何为,盲目地接受了招安。致使梁山好汉死伤无数,仅有几人存活。因此,太过于相信别人是不对的,还要看“施恩人”意图如何!防患意识不可少,可谓“人心隔肚皮”呀。
亲人是我们生活的堡垒,紧不可摧。他们给予我们爱的温暖和情真意切的关怀。我们感恩于他们,只有他们无私地奉献,才铸造了今天的我们。但是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出:潘金莲是武大郎之妻,可她却不守妇道,红杏出墙,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后被武大郎发现,潘金劳不但不思悔改,向丈夫道歉,反而与王婆联手将武大郎杀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亲人犯了一些不可原谅的错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应该继续感恩于他们,而是用强制性手段,使他们悔改,不让他们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或许这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回报。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水浒传》不愧为一部经典名著,它值得我们品味欣赏,言有尽而意无穷……
《水浒传》读后感 篇3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似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种类型的文学形象,其实细细品味过后,我发现他们的经历虽然一样离奇曲折、跌宕起伏,每人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而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啊……”这两句高亢激昂的歌词体现出梁山泊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的侠肝义胆,这当然需要过人的真功夫。且不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光说鲁智深的拳脚功夫,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这些高手由于各种原因聚集在梁山泊,发动农民起义,勇敢地与黑暗腐朽的朝廷作斗争,为民除害,就这样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了那么长的时间。只因总头领宋江的接受招安,一百零七将为了所谓的“义 ……此处隐藏10454个字……咐道:过几日使人送冬衣来与教头。柴进这样殷勤地结交过王伦、林冲、宋江、武松、杜迁等。
大官人卖力地取悦于江湖,必是有求于江湖,否则难道仅是因为仰慕天下英豪吗?
各位看官往下看就明白了。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宅子被知府的小舅子看中,柴皇城拿出“丹书铁券”与之理论,竟被殴打。柴进前去与之论理,反被锁进死牢,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柴皇城被抄家,那宅子被高官抢占。
“丹书铁券”在权力面前终于无效。柴进结交江湖,是对体制的不信任,他想取暖于江湖,借力于江湖,即所谓的“信仰缺失”。一个不被人民信任的国家又怎么会得到人民的忠心爱戴呢?这种封建社会的体制终会被人民摒弃,而这或许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但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时代变了,江湖也变了。如果柴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的当今世界,他一定会被我们所实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感到震撼。因为今天的中国,不再处于过去那个百姓为人鱼肉的封建王朝,而是进入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当然,这与官员为民服务、政策保障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享受社会良好体制带来的便捷与安定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携手共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力量。我们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水浒传》读后感 篇13《水浒传》——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
《水浒传》,一篇不朽的英雄列传。
《水浒传》,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传奇。
《水浒传》,一本跻身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绝对经典。
今天,让我们再次拨开历史的迷雾,跟随《水浒传》,回到宋徽宗时那个精彩纷呈的热血时代。
那个时代,有多少的好汉与英雄,他们出身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却因为反抗封建暴政这一出奇相同的目的,而殊途同归地走向了梁山泊,走向了聚义堂。我仿佛来到了梁山泊之上,看见了直爽的黑旋风李逵,看见了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看见了那个黑矮子呼保义宋江,看见了那位文绉绉的军师吴用……这些人的性格特点是那么鲜明,然而,在昏君的无能统治下,在“乱自上作”的黑暗统治下,在各级官吏狼狈为奸的情况下,这些人终于举起了大旗,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提出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说法,走向了反抗暴政的大道,直到宋江被招安,水浒众英雄被奸臣迫害致死,表现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水浒传》,是一幅气贯如虹的下层人民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起义图,也是一幅统治阶级的穷途末日图。它用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动的文学语言,浓墨重彩地对底层的呼声进行了放大,对农民的要求抱以深刻地同情,叙述了这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这么多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如此精彩纷呈,让人热血沸腾。
《水浒传》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对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描写上,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保金氏妇女,拳打镇关西,表现出鲁智深的行侠仗义;《柴进门招天下客》,表现出小旋风柴进的热情好客;《吴用智取生辰纲》,表现出了水浒好汉们的有勇有谋……这些故事都为塑造每一位英雄人物作出了贡献,这也正是它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缘故。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从头到尾所贯穿的忠义情怀,十分符合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的价值观。“忠”“义”当头,符合古代统治者的需要,而且也被现代文化所接受、所认可。“忠”,是要忠于祖国,忠于与你一起共事的人;“义”,是要行侠仗义,讲义气,为了真理奉献自己的一切。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被”忠义“所激励着,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个人利益,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更有一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革命口号。《水浒传》,就这样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大步向前,开创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英雄传奇。
由于时代问题,《水浒传》固然有它自己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然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水浒传》的精华远大于糟粕。我们要学习这些好汉身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学会“忠”“义”二字,并把这些运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这样才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历史已经远去,英雄已经作古,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存在,存在在《水浒传》中字里行间,也存在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经典,总归是经典;不朽,永远是不朽。
《水浒传》读后感 篇14《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撰写的一部著名白话小说。里面描写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我印象最深刻和最喜欢的故事。
故事里的武松要回家去看望哥哥,当时没有汽车、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武松只能徒步走回去,途中要路过景阳冈。武松到达景阳冈下时已经饥肠辘辘,离家也越来越近了,他想吃饱了一口气翻过景阳冈就可以见到哥哥了。刚巧冈下就有一家酒店,武松进去一连喝了十八碗好酒居然都没有醉,还美美的吃了好几斤牛肉。酒足饭饱的武松不顾酒店老板的劝告,固执的要自己一个人赶路过景阳冈。武松可能太想见哥哥了吧,根本不相信酒店老板说的景阳冈上有吃人的老虎,一心只想快点回家与哥哥见面。
其实景阳冈上真的是有一只很厉害的老虎呢,它已经伤害了二、三十个壮汉的性命了。因此官府还专门组织了猎人们一起来捉拿这只害人的老虎,只是这老虎好像也很厉害一直也没被捉住。为了大家的安全官府还发了官文:只有中午几个小时可以结伴过冈,不能独自过冈,也不能在别的时间过冈。
武松喝完酒,时间也不早了,他提着哨棒就出发了,酒店的老板拦不住他也只好由他去了。武松走到冈下看到了官文,知道山上真的有吃人的大老虎有点害怕,想拐回去又怕酒店老板笑话他不是好汉,借着酒劲壮胆勇敢的上了山。到了山上武松酒劲发作了,正准备在一块大青石上躺下休息,忽然一阵狂风刮过,一只长相凶恶的大老虎向武松扑了过来。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就在这里,我最爱看武松与大老虎的打斗这一段,真是百看不厌。
这只老虎也很不简单,它有几个厉害的招式那就是一扑、一掀、一剪,它就是这样把那些壮汉吃掉的。可是它今天很不走运,碰到了武功高强的武松。武松看到这只大老虎也被吓了一大跳,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武松反应很快,老虎扑过来时他抓起哨棒躲开了老虎;老虎一扑不中,又猛地将身体掀起向武松压了过来,武松又是一闪,躲开了老虎的第二次攻击;老虎又使出第三个绝招,将铁棒一样的尾巴竖起来向武松剪去,武松又闪开了。老虎三次都没得逞自己也有点泄气了,估计它是头一次遇上这么厉害的人。武松乘着老虎松懈的时候,拿起哨棒使劲朝老虎打去,结果却打到了树枝上,哨棒也被打断了。这时老虎向武松扑来,武松干脆把半截棒子扔掉,跟老虎赤手空拳的搏斗起来。也不知道武松哪来的那么大的力气,把老虎按在身下使出全身的本领拳打脚踢,把老虎打了个半死,动弹不得。
呵呵,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开心极了,真解气啊。这只害人的老虎终于碰到对手了,武松真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我太敬佩他了,这么勇敢这么厉害!这只老虎太可恶了,伤害了这么多无辜的人的性命,它真是罪有应得。
本来人与动物应该和平相处,地球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家。动物不应该伤害人类,人们也不能侵犯动物的家园。如果有一天人与动物能够互相交流,互相了解,那就不会发生这么多悲惨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