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作文1“国学热”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词眼,从易中天到纪连海,从于丹到王立群,从《三国》到《清史》,从《论语》到,《史记》,我们深深感觉到国学正脱去古老的外衣,穿着新裳向我们走进,或从我们传承的血液中走出来。也许国学从未消失,它一直埋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旦触及,全体炎黄子孙们都将响起同样的共鸣,这就是国学。
也许易中天的如日中天很大原因要归于老少皆宜的选材上——三国。三国是一段历史,并不仅仅是小说的演义,无论真实的历史是否如罗贯中笔下那么传奇,神气,惊险,我们都乐意被这位讲者吸引,站在肃穆的讲台上,这个总是穿着朴素中山装的老先生用他幽默而不失严谨的语言将我们深深抓住,久久驻足。是他,让我第一次看完了《三国演义》,也是他让我首次隐约触到国学的裙边。每每看到他讲课,总觉得那些纸上的人物都一跃而起,争吵,打架,言和,结盟,不得不佩服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不知是百家讲坛造就了易中天,还是易中天唱响了百家讲坛,想必是个双赢的局面。
偶尔回想起第一次看百家讲台时,惊叹于它的广告之少;而现在,当易中天一炮打响后,悄然发生的变化便是广告的随着而来,想到此,心中便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不过,仍然会时常庆幸,在节目泛滥的今日,仍有一方讲台留给那些有热情,有知识,有能力的讲师们将国学娓娓道来。国学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载体,将她从遥远的古代带回现代,让现代的人们偶尔逃离喧嚣和浮躁,偶尔瞻仰,甚至触摸国学的一角。感谢这些讲师,毫不吝啬地将他们有限的知识传播无限的人,将他们有限的能力抛砖引玉出全体国民内心深处萌动的国学冲动。也许不该称他们为“国学大师”。因为我们深知“大师”不是三尺讲台就能造就的,而“国学大师”更是百年一遇,也许裴松之算上一号吧,用一句易中天很喜欢用的话来说:其实我们都是裴松之,陈寿的粉丝。
而在这些讲师们名利双收的同时,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也许那些所谓专家真的有话要说,也许他们只是不甘心。不论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他们的出现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将国学平民化的道路上需要他们来提醒我们。莫将国学当成通俗文学,即使我们能触及她的裙摆,并不意味着我们了解了国学,我们必须深知,讲师们有限的知识在国学面前就如沧海一粟。
无论如何,当国学掸去身上厚厚的积灰后,向我们走来时,难道我们不该张开双臂,膜拜着拥抱她的归来吗?
国学经典作文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当听见这熟悉的声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凝集这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的著作——《诗经》。
《诗经》是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与《礼记》、《尚书》、《周易》、《春秋》齐名为五经。相传,这本书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而来的。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时期才被尊称为儒家经典。《诗经》分为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了《大-雅》和《小雅》;《颂》则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在古人纯真而混乱的年代,《诗经》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安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的爱情故事使我难眠,他们发誓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男女,愿意为了这份爱的誓约而等待或守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如此有韵味的句子,如此漫长的等待,是什么,使得这个女子能够每天等待着,即使毫无希望?你我心知肚明。岁月无情人有情,花若凋零相依存。古人的思念之情,全都抒发了出来,寄托在诗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一首不长的小诗,我却懂得了许多。这首诗的意思与投桃报李不同:别人回报他的东西要比拿到的东西的价值高得多。这体现了古人的高尚的情感和品质,表现了对于他人给自己的一份情感的珍视。但同时,这也和我们现代人对他人的态度——忽视和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古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而我们有高科技,却不能像古人一样投桃报李呢?难道真的是“技术先进了,人心却冷了”吗?
古人有许多我们所不具备的品质与情怀,他们大都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在诗里,正因为如此,我才这么喜欢《诗经》,喜欢那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也许不只有《诗经》里有流露出古人的真情,但我却唯独喜欢《诗经》,它就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作文3国学经典,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无一不吸引着我们。
这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长篇大论的小说,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浓缩着中华民族的精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它,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读成语故事,一个个生动又有趣的故事,让我着迷,最深刻的应该是八仙过海啦,各显神通,让我听一个故事就能牢牢地记住一个成语,这也是国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吧。
大一些了,自己会看一些书,认识字了,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最喜欢的,便是童话了,家里书柜的故事书,都被我看得可以阐述出来,再缠着爸妈给我买,可真是废寝忘食,恨不得睡觉都抱在怀里,那时候,它们,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到了上小学,觉得这些都好无聊,那时候已经迷上了那些长篇小说,特别是四大名著,一遍又一遍地看,书,就是我的精神力量,鼓励着我向前进。
相信大家对国学经典都有些许的了解,其实,现在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也就是距今约3350年开始的。那时候虽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还是留下了不少经典,最早接触到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一句话虽只有几个字,确蕴含着大道理。讲得比较多的,应该就是孝了,中国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这也揭示了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原因喽。
最著名的便是《论语》。它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在《道德经》写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先辈们用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 ……此处隐藏7364个字……
国学经典是散发着醇香的一杯酒,是蕴含着哲理的一本书,是奏着音符的一首歌。是他们让我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改善自己,不断鼓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我能以更好的姿态走在以后的人生中。
国学经典作文13国学是文学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国学是一门讲述诚信与礼仪的人生必修课,国学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智者,国学是一个从东方冉冉升起的红日,国学是华夏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光彩。大家都夸国学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能带给我快乐。小学三年级,年少的我走进国学教室遇见了睿智,潇洒的国学老师。他带领我遨游知识的世界,每周五都能听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恭敬之意,岳飞心中的豪言壮语,秦始皇的贪婪,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我知道人的七情六欲,知道事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国学让我领略历史深韵,在文学中带给我快乐,让我增加了内涵。国学是我的良师益友。
国学让我领略历史的悠久。知道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告诉人们要诚实守信。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告诉君王要做到上行下效。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岳飞的雄心壮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陆游的悲叹与惋惜。“倚门回首,却把梅嗅。”写出了李清照心中的酸楚与孤独。“二龙征战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让人想起那个羽扇纶巾的少年---周瑜。“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的灵魂是那样清纯。“报告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在战场上的风光已是流传千古的故事。
国学,天生浪漫。陶渊明是很有闲适之心的一位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最好的证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心境是如此洒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的诗快乐地像个小孩儿。“相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借酒消愁,愁更愁。刘禹锡对传说十分向往“如今直上银河去,回到牵牛织女家。”“芊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无度。”秦观的内心如星星一样满怀诗意。
不败之地产如心,而国学浪漫如云。国学教会了我讲诚信,教会了我懂礼仪。国家让我感到快乐,国学是我最美的情谊。国学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增强了我的文化修养。我喜欢国学,国学陪我走过那十年芳华。
国学是炎黄子孙的必修课,国学是普天之下最华丽的瑰宝,国学是中国人的骄傲,国学宛如大海聚集了多少心血的汗水,国学真可谓“主浪形骸外,俯仰天地间。”
国学经典作文14在我的小时候,上学前班。老师就天天教我们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那时,谁也不得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声嘶力竭的跟老师朗读。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从前,我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觉得这样已经够厉害了,目中无人。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虽不想做伪君子,但是我不信。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师把年级前五十念了一下,我排名很后。我明白了我的成绩不值得骄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学非常谦虚,我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我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骄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了,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觉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学都在进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验证这句话似的,在后来的考试中,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的沉重打击。我回到家,拿出试卷,认真分析了错题原因,发现这些题都是因为我骄傲,因而没听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得到班里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为了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个错误跟同学吵,甚至打起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个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是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说:“我们要勇于创新,扔掉那些老的、陈旧的东西。”可我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什么好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莎士比亚、海伦……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历史,我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个站在山顶人将是我们!
国学经典作文15在宁静的山谷里,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国学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国学永垂不朽。
国学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它是“之乎者也”的翩翩儒雅风度,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质朴无华,亦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般,如珠玉翡翠,叮咚脆响落入人们心间。
国学有其无与伦比的美,浑金璞玉,天然美质,它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你丰富的内在。
国学的美并不是高傲的,它也源于丰富且安详的生活,如雪底苍松,深厚又挚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来自中国经典的精神,通过蒙学读物、民间谚语与故事、善书等,通过家教与民间社会生活与信仰,渗透到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规范。
国学的美并不是浅显的,它以端庄为底色,细枝末节都渗透着浓郁的美德之风。就好比孔子有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道融入这些国学作品中,潜移默化地渗入每一个人的品性中,永远鲜活;《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寥寥几字,字字珠玑。好比一阵空灵的风拂过心间,带着一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力量,让人心中释然,情操得以升华。
国学好似脖颈上的珍珠项链,美得动人心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留住美?《诗经》中的“予遥望兮,蟾宫之上,有绮梦兮,烁烁飞扬。”一句被凤凰传奇写进扣人心弦的歌曲中,一首《月亮之上》火遍大江南北。像这样把国学变为时尚的组成元素,不正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吗?不妨选一个安静的午后,仔细品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妙义,翻开混着油墨香的书籍,斟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精髓。
亦或在遇到“扶不扶”的问题时,本着“老吾老及及人之老”的想法,不犹豫地伸出手,双手交握的刹那,正是国学得以传承的一刹那。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愿国学融入品性里,成为每一个人一生的底色。